記者:此次積極的財政政策自2008年第四季度實施以來,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請您介紹一下2010年積極財政政策的落實情況。
謝旭人: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分析、準確判斷、果斷決策,制定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導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財政部門為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從 2010年的情況看,積極財政政策的相關措施都得到了較好落實:一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進一步增加了對農民的補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促進農民增收。提高對城鄉低保對象、企業退休人員和優撫對象等群體的補助水平,增強居民消費能力。繼續實施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鼓勵消費的一系列政策。二是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資,優化投資結構。重點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主要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村民生工程、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保障性住房、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等方面。三是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引導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鞏固增值稅轉型改革以及成品油稅費改革成果。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對
此次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中央決策及時果斷,綜合運用多種財稅政策工具進行調控,政策力度大。二是堅持投資與消費、內需與外需并重,促進經濟均衡發展。三是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整密切結合,通過調整結構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也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四是在擴大內需、促進增長過程中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五是既堅定地增加財政支持力度,又十分注意防范財政風險,保持財政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2010年全國財政赤字占 GDP的比重在2.5%左右,債務余額不到GDP的20%,控制在安全范圍之內。
總的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拉動了內需,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夯實了可持續發展基礎;全面加強社會建設,推動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記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2010年財政收入較快增長,財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的情況如何?
謝旭人:在推進各項財政工作的過程中,各級財政部門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優先方向。2010年,在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以及上年財政收入基數相對較低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收入是支出的來源。收入增長為保障重點支出需要,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改善民生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010年,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計8898.54億元,增長19.9%。農業水利、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支出也與民生密切相關,中央財政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支出。2010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合計8579.7億元,增長18.3%。其中:支持農業生產支出3427.3億元,對農民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支出1225.9億元,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支出3350.3億元,農產品儲備費用和利息等支出576.2億元。地方財政也相應增加了用于民生和“三農”等方面的支出。
記者:“十二五”時期,針對我國財政發展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財政工作主要有哪些考慮?
謝旭人: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重大舉措,并對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為推進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財政發展改革指明了方向。
財政是黨和政府履行職能的物質基礎、體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監管手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進一步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綜合來看,“十二五”時期,推進財政發展改革有許多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世界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增長,我國發展的內在優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財政發展改革也有較好基礎。同時,也面臨不少不利因素和風險挑戰。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十二五”時期財政發展改革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財政工作的各項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推動經濟結構優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社會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財稅改革,積極構建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財政體系;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財政管理水平,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強化隊伍建設,不斷增強干部綜合素質。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十二五”時期財政工作將著重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平穩較快增長。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優化政府公共投資結構,把投資與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支持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促進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發展。推進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發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大對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二是堅持改善民生,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完善強農惠農財稅政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支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給。推動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三是堅持改革創新,完善財稅體制。在合理界定事權基礎上,進一步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基本建立起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努力健全科學完整、結構優化、有機銜接、公開透明的政府預算體系。健全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增值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等稅收制度。四是堅持科學管理,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績效。健全財政法律法規體系。加強預算編制管理,努力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強化預算執行管理,不斷增強預算執行的及時性、均衡性和有效性。加強各項管理基礎工作,全面強化鄉鎮財政建設。完善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提高預算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五是堅持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財政干部素質。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強化干部教育培訓,扎實推進財政反腐倡廉建設,全面提高干部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為“十二五”時期財政發展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記者: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財政工作主要有哪些具體安排?
謝旭人: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將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切實做好2011年的財政工作,為全面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服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著力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支持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促進擴大消費需求。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繼續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有利于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增加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發揮財稅政策穩定物價的作用,保障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
二是著力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推動農村改革與發展。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提前一年完成 2010—2012年規劃的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增加對種糧農民的各項補貼規模,完善涉農補貼政策。穩步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取消糧食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健全對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支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推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支持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三是著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發展。加強重點節能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力度,擴大對購買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范圍。繼續推廣并完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支持對農村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在主要牧區可利用草原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按照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落實好相關財稅政策。
四是著力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系,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啟動學前教育發展項目。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繼續實施城市義務教育學生免學雜費政策。落實好中等職業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政策。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支持在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努力推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逐步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范圍,并將試點地區城鎮無收入居民納入養老保險范圍。繼續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做好就業扶持和援助等工作。大幅度增加財政投入,落實好各項財稅扶持政策,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五是著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繼續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全面取消預算外資金,將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在一些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推行增值稅改革試點,相應調減營業稅,從制度上逐步解決貨物與勞務稅收政策不統一的問題。完善消費稅制度。分步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開展房產稅改革試點。
六是著力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預算管理基礎工作,提高預算編制科學化水平。強化預算執行管理,進一步提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加強財政資金管理,認真做好撥付工作,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扎實開展重大財稅政策實施情況專項檢查。積極推動財政預算公開工作。強化基層財政建設。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狠抓增收節支,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壓縮一般性支出,堅決反對大手大腳花錢和鋪張浪費行為。
記者:目前我國中央與地方收支關系是怎樣的一個格局?
謝旭人:我國現行財政體制的基本框架是1994年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時確立的。此后,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又通過實施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出口退稅分擔機制改革、緩解縣鄉財政困難激勵約束機制等,進行了局部調整和完善?!笆晃濉睍r期,中央與地方的收入劃分和支出結構總體保持相對穩定。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在52%左右,中央財政通過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對地方進行補助。1994—2010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從590億元增加到27349億元,年均增長27.1%。
中央財政收入除一部分用于中央本級支出外,大部分是用于對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區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相應形成地方財政收入,并由地方安排財政支出。2010年,中央本級收入42470億元,占全國財政收入的51.1%;中央本級支出 15973億元,占全國財政支出的17.8%,地方本級支出為73602億元,占全國財政支出的 82.2%。從資金來源看,地方財政支出中平均有 37.2%的資金來源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區財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資金,來源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有力地促進了地區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記者:最近幾年我們在財政預算公開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提高預算透明度方面有哪些考慮?
謝旭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公布實施以來,各級財政積極采取措施,加快財政預算公開工作步伐。財政部先后將財政體制、預算管理制度、相關規章政策、經全國人大批準通過的預算報告以及全國財政收支決算表等在財政部門戶網站上予以公開。2007年,開始公布月度財政收支情況,特別是中央財政收支情況都及時進行了公布。2009年“兩會”后,財政部將經全國人大批準的“中央財政收入預算表”、“中央財政支出預算表”、“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表”、“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表”等4張中央預算表格,通過財政部門戶網站首次向社會公開。2010年公開的預算表格增加到12張,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表以及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表,基本上細化到“款”級科目。其中,2010年中央本級支出預算進一步細化為23類123款科目,比2009年增加了2類82款內容。74個中央預算部門公開了部門預算。地方預算公開工作也取得明顯進展。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專門組織編寫《中國財政基本情況》,并在財政部門戶網站公布,全面介紹財政職能、財政政策、預算編制、財政收支等情況。
2011年,我們將在進一步細化中央預算編制的基礎上,將中央本級支出預算中的一些重點支出公開到“項”級科目。進一步促進部門預算信息公開工作,積極推動行政經費支出情況對外公開。經同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審議批準的地方預算、決算要主動向社會公開,并做到完整、真實、細化。同時,要認真做好預算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