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扶持機制 建設生態林業
(焦作市財政局)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建設林業生態省的戰略部署,2008年以來,焦作市把區域林業的發展納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以加快林業產業發展進程、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山區生態體系、北山綠化、環城生態建設、集體林權改革等為主要抓手,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全市林業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
一、科學規劃、建章立制,為林業生態建設提供政策支持
按照城市轉型工作總要求,將林業定位從以發展產業為主轉變到以生態建設上來,并結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認真編制了《焦作市林業生態建設規劃》(2008—2012年),將全市林業建設在地域上按“三區”(山地丘陵生態區、平原農業生態區、黃河灘區)、“兩點”(城市、村鎮)、“一網絡”(生態廊道網絡)進行總體布局,構筑點線面相結合的綜合林業生態體系。先后出臺了《關于建設林業生態市的意見》(焦發〔2008〕2號)、《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焦政辦〔2009〕35號)和《關于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焦發〔2010〕6號)等一系列政策。
為使各項林業生態建設任務落到實處,市委、市政府還把速生豐產林基地、北山綠化、退耕還林等林業工程列為全市的重點工作和重點工程。專門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直有關部門及有關縣(市)區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領導小組,并設立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協調、服務和監督。同時,市政府還把各項林業生態建設任務納入目標管理體系,每年都與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部門簽定目標責任書,明確工作目標,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健全獎懲激勵機制,做到責任、考核、獎懲“三位一體”。各縣(市)區也都層層簽定目標責任書,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確保了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各項林業目標任務。
二、突出重點,加大投入,林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從2008年起,將林業生態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突出山區生態體系、北山綠化、環城生態建設、集體林權改革等重點,市財政設立了林業生態建設專項資金,加大支持力度。
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林業生態市的意見》(焦發〔2008〕2號)明確提出:林業生態市建設資金市級按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1.8%,縣級按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1%進行安排。對于造林保存難度大的新增農田林網、高速公路兩側、國道省道兩側、南水北調河道兩側,除按一般造林補助外,還要按占用基本農田的實際面積給予農民補償。具體標準為,農田林網每畝一次性補償1000元(市級700元,縣級300元);高速公路、南水北調河道兩側占地按每年每畝500元(市級300元,縣級200元),連補5年;國道省道兩側新植樹木按每年每畝300元(市級200元,縣級100元),連補3年。
我們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發展林業的投融資機制,逐步建立了“公益林以政府投入為主,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商品林以農戶投入為主,鄉村出資幫助,政府定額補貼”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并積極鼓勵吸引社會資金,支持農戶申請小額貸款,多渠道解決造林資金短缺問題。
三年來,全市累計投入市級以上林業生態建設財政資金達2億余元(其中國家1億元、省級0.417億元、市級0.585億元),截止目前,全市林業用地已達159萬畝,活立木蓄積量405.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1%,林業年綜合效益36.95億元,較好地擴大了環境容量。
一是林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通過組織實施山區生態體系建設、農田防護林、防沙治沙、生態廊道、環城防護林及城郊森林、村鎮綠化、森林撫育等一系列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森林資源總量快速增長,博愛、沁陽、武陟、修武、山陽、馬村、解放共7個縣市區先后實現林業生態縣創建目標,生態焦作、綠色焦作的大生態格局已初具規模。截至目前,速生豐產林基地累計造林60萬畝,沿黃河灘區綿延百余公里,區域生態環境、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北山綠化二期工程全面啟動,累計完成植樹造林1.2萬畝,栽植各類苗木150余萬株,成活率均達到95%以上,項目成果已成為展示焦作經濟、環境和資源協調發展的重要窗口。平原綠化工作實現全市整體高級達標,是全省較早實現高級達標的城市之一。退耕還林累計完成造林面積50.2萬畝,宜林荒山荒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控制面積顯著增加。城區西部萬畝森林生態園建設順利推進,其中,項目核心景區森林動物園建設已完成投資1500萬元。
二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始終把林權制度改革作為林業生態建設的突破口來抓,堅持林改與林業生態建設同步安排部署、同步落實責任、同步貫徹實施。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林權確權面積129.51萬畝,占總面積的99.56%;重新核發全國統一林權證的集體林地面積76.4萬畝,占總面積的58.7%。
三是森林資源保護得到全面加強。林地林權、林木采伐利用和木材運輸管理進一步規范,林業生態建設成果得到有效保護。全面停止了公益林商品性采伐,全市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面積擴大到45.7萬畝,各項管護措施全部落實到位。森林火災平均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森林病蟲害成災率低于5‰的目標。全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營面積達37.07萬畝,太行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二期項目建設通過國家林業局審批。
四是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形成山上防護林、山下經濟林、農田防護林、灘區用材林的生態經濟型林業新格局,2010年林業社會總產值達到20.15億元,有效地提高了林業的經濟效益。特別是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不僅培育了瑞豐、奧森等一批龍頭企業,而且催生了林藥、林牧等一批新興產業。
三、強化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為進一步規范林業生態建設工程資金管理,保證項目資金的使用安全,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效益,在資金使用管理中,我們嚴格按照《河南省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以及市委、市政府“十個百分之百”的要求,工程項目實行公開招標,工程預決算進行評審,資金國庫集中支付,項目建設跟蹤問效,項目完成進行績效考核。
按照《焦作市林業生態建設規劃》(2008—2012年)年度實施意見,結合林業的特點,我們實行資金分期分批按照進度撥付的辦法。年度工程計劃實施完工后,由縣(市、區)、項目單位進行自查,在自查基礎上市財政、林業部門組織復查驗收。林業生態建設專項資金分配下達與驗收結果密切掛鉤。
四、深化財政改革,創新機制,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一)開展參與式預算管理,公開透明、陽光操作
為進一步深化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加快轉變職能,提高理財水平,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焦作財政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深入預算制度改革,增加財政預算的透明度,全面提升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在林業生態建設項目中吸引眾多專家和社會群眾參加,開展以專家論證和社會聽證為核心的“參與式預算”。主要做法是:一是項目公示。通過媒體、網絡等形式進行項目公示,公開征集意見。二是專家論證。聘請專家學者對項目和資金安排開展論證,匯總意見形成論證報告作為科學編制預算的重要參考和依據。三是社會聽證。邀請社會行風評議代表、行政監督員及相關社會人士對項目進行聽證,提出聽證意見報市政府參考決定。四是人大審查。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對預算情況公開審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二)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績效管理機制
在項目實施結束后,財政部門組織開展支出績效評價,評價結果提交給市政府以及林業主管部門,以便單位采取措施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同時作為以后年度預算安排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以及政府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在績效評價過程中,首先,單位開展自我評價。項目完成之后,林業部門要對林業生態建設項目支出的績效結果、資金使用情況和預期目標的實現情況等方面開展自我評價,向財政部門提交績效評價自評報告。之后,財政部門按照一定的比例抽選項目進行重點評價。重點評價過程中,財政部門聘請相關中介機構與專家參與評價工作,結合林業項目的特點,對項目是否達到預期績效目標以及資金使用是否科學、合理等進行深入細致的評價,分析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形成重點評價報告后發送林業部門,促使部門花錢注重績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