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大會作焦作市2003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04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03年全市預算執行情況和五年的財政工作
2003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全市各級財稅部門千方百計克服“非典”帶來的不利影響,嚴格依法征管,合理安排支出,圓滿完成了年度收支任務。
2003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263527萬元,增長20.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53463萬元,增長27.9%。財政支出完成305325萬元,增長14.5%,其中一般預算支出272662萬元,增長23.4%。
2003年市本級財政總收入完成101565萬元,增長18.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8310萬元,增長26.2%。財政支出完成109432萬元,增長10.8%,其中一般預算支出91110萬元,增長11.1%。
另外2003年全市基金預算收入完成15633萬元,增長71.5%,其中市本級10393萬元,增長51.6%。全市基金支出16541萬元,增長72.1%,其中市本級10412萬元,增長38.7%。
有關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請參閱報告說明及附表,正式決算報告經省批復后再報請市人大常委會審批。
與往年相比,2003年全市預算執行有幾個突出特點:一是財政收入總量和質量保持同步增長,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2003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較上年增加36091萬元,增長30.9%,增幅居全省第一。縣(市)區收入普遍實現快速增長,縣級平均增長29.6%,區級平均增長39.9%,沁陽、博愛、孟州、武陟四個縣(市)收入超過億元,其中沁陽市突破2億元。在總量增長的同時,收入質量同步提高,稅收收入比重達76.3%,收入總量和質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二是財政支出結構日趨合理,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各級財政部門繼續從嚴控制一般支出,集中財力滿足重點支出需要。農業、教育、科技、社會保障支出分別增長20.7%、12.4%、25.4%和19.6%。特別是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各級財政部門建立了快速反應機制,在較短時間里籌集資金2230萬元,為全市取得抗擊非典斗爭勝利提供了堅強的物質保障。市本級繼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全年共投入資金20201萬元,垃圾處理廠、新區集中供熱、城區綠化及游園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建成,城市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三是財政運行情況良好,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和規范性進一步提高。各級收入征管部門在大力組織收入的同時,努力做到任務與時間同步,收入的均衡性較上年有較大提高。市本級全面推行了規范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全年通過國庫直接支付的資金達76896萬元,占當年一般預算支出的84.4%,確保了財政資金當年安排,當年支出,當年見效。同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了涵蓋市本級和六縣四區的財政城域網和廣域網,財政收支業務實現了網絡化管理,預算執行的效率大大提高。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里,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全市財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財政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是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初步確立。2003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較1999年增長1.03倍,年均增加18358萬元。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4.5%提高到2003年的5%,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由1999年的68%提高到2003年的76.3%,五年間提高了8.3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在全省的位次由1999年的第9位前移到2003年的第6位。二是財政支出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2003年全市財政支出較1999年增加174807萬元,增長1.16倍。五年間全市用于農業、教育、科技、社會保障的投入分別為60495萬元、177113萬元、13796萬元、136185萬元。特別是近三年來,圍繞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建設了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累計投入城建資金11.5億元,是前十年總和的兩倍,城市面貌顯著改觀。與此同時,還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和基層干部工資拖欠問題,增加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地方津貼。全面推行了農村稅費改革,每年減輕農民負擔6000多萬元,同時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為保證基層政權運轉、從體制上鞏固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創造了良好條件。加大“兩個確保”和低保工作力度,全市42596人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促進了社會穩定。開工建設焦作師專、擴建改造了一大批中小學校,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地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三是財政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作用明顯增強。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和優勢,五年間共爭取國債資金79144萬元,支持了焦鄭高速公路等137個重點建設項目。加大支持經濟發展力度,綜合運用稅收、貼息等多種手段,努力吸引與擴大投資,促進結構調整,五年中投入56023萬元支持了萬方集團、風神股份等144個技改項目,優化了產業結構。積極培育私營經濟和第三產業發展,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使旅游業在短短三年時間里成為我市第三產業的龍頭。五年來財政圍繞全市“第三次創業”,集中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和重點建設,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和人民生活的明顯改善,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四是公共財政改革推動政府理財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1999年以來全市各級財政部門以構筑公共財政基本框架為目標,大力推進公共財政建設,先后推行了會計委派、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等十幾項大的改革,涉及財政管理的全部核心業務,從制度層面到技術手段都取得重大突破,走在了全省、全國財政系統的前列,受到中央領導和各大新聞媒體的肯定和關注。五年來,全市各級財政部門把公正、公平、公開的市場經濟原則逐步貫徹到財政工作的各個層面,努力推動財政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和科學化,不僅提高了政府理財水平,也對轉變政府職能、推動依法行政、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過去的五年是財政實力顯著增長、財政改革與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但也要看到財政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一些體制性的、長期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還比較突出,如縣域經濟規模偏小,收支矛盾尖銳,政府債務負擔沉重等。其次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新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如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高,國有資產管理主體缺位,在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上的力度不夠等。第三是財政管理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支出環節多,不能很好適應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服務型政府的要求等,上述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并做為今后的工作重點,制訂目標,明確責任,一件一件地認真解決,爭取盡快取得成效。
二、2004年預算安排
編制2004年預算總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市委八屆七次會議精神,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目標,加大支持工業力度,鼓勵縣域經濟發展,做大經濟總量;強化收入征管,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調整支出結構,整合政府財力,集中資金加快發展;增加對“三農”的投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大教育、科技支出,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再就業、維護社會穩定;進一步推進公共財政建設,提高政府理財水平。
在認真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基礎上,綜合各種收支變動因素,建議2004年全市財政總收入預算290330萬元(不含預算執行中上級追加),其中一般預算收入預期目標186927萬元,增長15%。
2004年市本級財政總收入預算安排114285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安排72477萬元,增長15%。
根據市委八屆七次會議精神,2004年市本級支出預算安排突出體現“集中財力辦大事,一般支出零增長,預算執行零追加”原則,據此,市本級一般支出預算安排(按可支配財力計算)81810萬元,加上調整支出結構騰出1200萬元,實際可供安排財力較上年增加16366萬元,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新增項目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1000萬元,農業稅稅率降低補助1040萬元,農村公共衛生支出等850萬元,城市應急系統500萬元,“平安焦作”建設600萬元,人才專項經費500萬元,在上年基礎上增加地方補貼等人員支出4676萬元,結構調整資金5000萬元,科技三項費用400萬元,地方糧儲備補貼500萬元,償債資金500萬元,市長預備費600萬元。新增財力安排貫徹了市委加快工業強市步伐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
市本級基金收支預算安排11950萬元,分別增長15%和14.8%。
三、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完成今年各項工作任務
根據市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結合我市經濟和財政發展實際,2004年及今后五年全市財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做大一個“蛋糕”:保持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增強地方財政保障能力;提高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和稅收收入占一般預算收入比重,做大收入規模,優化收入結構,增強財政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建立兩個機制:通過財稅體制和管理方式的創新,建立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機制;界定支出范圍,調整支出方向,整合政府財力,建立以績效為中心的新型財政支出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完善三個體制: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財政供養人員管理體制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健全財政管理制度體系。
深化四項改革: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財政國庫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公共財政建設,不斷提高政府理財水平。
實現五個確保: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保法定、保重點,合理調度資金,科學安排支出,為政府充分履行公共管理職能提供可靠的財力保障。
上述思路的核心是貫徹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落實“五個統籌”,切實把發展作為貫穿財政工作的主線,在工作中認真把握,在改革中不斷創新,在發展中逐步完善。
圍繞上述思路,2004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㈠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工業強市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從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入手,通過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建立激勵機制,加強分類指導,鼓勵縣區加快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集中財力支持重點工業結構調整項目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高產業和產品競爭力。落實企業技術改造稅收優惠政策和出口退稅政策,整合科技資金,扶持優勢企業技術開發,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加快國有企業改制,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減輕企業負擔,釋放企業活力。落實加快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的財稅環境。支持縣區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擴大招商引資,抓住機遇做大經濟規模,培育財政強縣。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建立對困難縣區的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公共衛生投入,減輕縣級負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㈡依法加強收入征管,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堅持依法治稅,創造公平有序的稅收環境,實現財政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加大現代信息技術在稅收征管中的運用,提高征管的科技含量,依靠嚴格征管堵塞收入漏洞,規范分配秩序。加強稅收政策研究,密切關注稅收改革方向和體制變化動態,充分挖掘政策和體制方面的收入潛力,擴大地方財力基數。切實貫徹“收支兩條線”政策,健全收罰與支出徹底脫鉤機制,確保政府收入的完整性。繼續做好政府性資源的市場化運作,拓寬思路和空間,開辟新的增收渠道。
㈢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改進和完善工資統發制度,健全保障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機制。依法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實現應保盡保。全面落實相關稅費減負政策,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同時幫助解決好復員傷殘軍人等重點優撫對象和農村“五保戶”的實際困難。加大解決“三農”問題力度,在中央提出降低農業稅率三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降低一個百分點,用三年時間取消農業稅,并從今年起對67個山區貧困村的農民免征農業稅,把中央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落到實處。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增加農民現金收入。加大農村義務教育和公共衛生投入,年內消除全市農村中小學現有D級危房,開工改造29所鄉鎮衛生院,三年內完成全市85所鄉鎮衛生院改造。鞏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果,啟動“金盾工程”,支持“平安焦作”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和投資環境。集中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做大做強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培育后續財源。繼續支持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活動,抓住西氣東輸和南水北調建設契機,完善城市功能,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更好的居住和發展環境。
㈣繼續推進體制創新,不斷提高理財水平。完善部門預算、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收付等財政基本管理制度,加強改革間的協調、整合,提高改革的整體效能。研究制定市對縣、鄉的轉移支付制度,確保各級政府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積極推進財、稅、庫聯網,提高政府理財的科技含量。探索建立項目支出績效評價體系,規范專項資金管理,完善項目支出辦法,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快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退出,優化資本結構。加強對存量國有資產的監管,確保其保值增值。加快產權交易進市場步伐,規范國有產權交易行為,促進資本要素合理有序流動,保障資產所有者權益,搞活微觀經濟活動。
㈤整頓規范財經秩序,推進依法理財和誠信建設。嚴格各項收支秩序,加強專項資金使用的跟蹤問效工作,嚴肅查處擠占挪用等違規行為。強化會計基礎工作,推進會計鑒證等社會中介行業誠信執業,維護和促進全社會誠信建設。完善財政監督機制,為市場經濟發展保駕護航。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不斷增強財政管理的規范性和透明度。
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水平。努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把社會經濟發展大局做為財政工作的出發點,自覺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的決策和部署上來。牢固樹立主動意識,圍繞加快發展主線,積極主動地發揮財政職能,想群眾之所想,急發展之所急,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牢固樹立服務意識,進一步清理壓縮審批項目,簡化審批程序,真心實意地為群眾服務,為納稅人服務,為預算單位服務。牢固樹立求實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說實話、辦實事、算實賬、求實效,不圖虛名,不摻水分,不搞形式主義。
各位代表,2004年財政部門擔負著十分艱巨的任務。我們將在市人大的監督指導和市政協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市委的戰略部署,堅定信心,開拓進取,努力完成各項目標,為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