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作焦作市200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03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0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02年全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地方財政運行平穩,收支規模穩步擴大,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圓滿完成了預算收支任務02002年全市財政總收入220634萬元,增長18.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23892萬元,增長22.9%。稅收返還收入63250萬元,上級基數性凈補助28789萬元,調入預算外資金4703萬元。在預算執行中,爭取上級專項追加支出47356萬元,加上上年結轉、結余18139萬元,調整后全市支出預算為286129萬元。當年實際支出266725萬元,增長16.9%。一些項目跨年度執行,結轉下年支出18554萬元,滾存凈結余850萬元。
2002年,全市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3892萬元,增長22.9%,一般預算支出完成221003萬元,增長20.1%,是近幾年來收支增幅最大的一年。一般預算收入中,增值稅完成29903萬元,增長7.5%;營業稅完成23485萬元,增長59.8%;城建稅完成8344萬元,增長30.3%;農業稅完成11082萬元,增長140.7%;企業所得稅實行了中央與地方共享,完成15541萬元,下降1…5.3%。全市一 般預算支出較上年增力36982萬元,新增支出主要向重點支出傾斜。其中農業支出增加1744萬元,增長15.3%;教育支出增加8010萬元,增長24.6%;科技支出增加953萬元,增長43%;社會保障、撫恤、離退休經費支出增力12367萬元,增長53.6%;醫療衛生支出增力2030萬元,增長29.4%。
2002年市本級總收入85679萬元,增長6.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7823萬元,增長14.5%。稅收返還收入34381萬元,上級基數性凈補助2210萬元,調入資金1265萬元,執行中爭取上級專項追加支出26110萬元,加上上年結轉、結余3206萬元,調整后市本級支出預算為114995萬元。當年實際支出112948萬元,增長6%,結轉下年支出1937萬元,當年凈結余110萬元。
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7823萬元,增加6066萬元,增長14.5%。其中,增值稅完成16172萬元,增長3%;營業稅完成8232萬元,增長116.8%;企業所得稅完成6950萬元,下降23.+7%,原因主要是國家實施所得稅分享政策。一般預算支出完成82022萬元,增長11.1%。其中,城市維護費完成9063方元,增長39.6%;科技支出完成1391萬元,增長44%;社保支出完成9125萬元,增長103.3%;農業支出完成5122萬元,增長17.5%;教育事業費完成7630萬元,增長15.2%,各項法定?和重點支出得到了較好保障。
2002年,全市基金收入9113萬元,增長7%;支出完成9609萬元,增長13.1%。其中市本級基金收入完成6857萬元,增長35.1%o支出完成7506萬元,增長19。2%。
2002年全市財政實現了收支平衡,略有結余。有關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請各位代表參閱報告說明。上述預算執行數據在省決算批復后再編制正式財政決算報請市人大常委會審批。
2002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組織收入,合理安排支出,財政運行狀況良好:一是收入總量和質量同步提高,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較上年增長21。6%,這是繼2000年增長16%、2001年增長17.7%之后連續第三年實現較快增長。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三稅收入比重達75.5%,較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營業稅、城建稅、房產稅等地方稅種大幅度增長。縣(市)區收入增幅普遍加快,平均較上年增長24%以上,博愛、孟州繼沁陽之后收入突破億元大關。二是財政支出的公共性日趨增強,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公共保障和服務。全市各級財政部門把確保工資發放擺在支出的首要位置,保證了公務人員、教師工資的按時足額發放;市本級集中財力支持了四路延伸、太行山綠化、焦作師專、“一會兩節”和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重點工作,特別是城市亮化工程、創優拆遷和綠化、公廁改造和免費開放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o 2002年是我市財政支出歷史上重點項目最多、公共及基礎設施投入資金最多、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年。三是預算執行方式較以往發生根本性變化,政府理財更加規范透明。在細化、完善部門預算的基礎上,簡化審批程序,改進資金撥付方式。工資、政府采購和部分項目支出直接撥付給勞務提供者和商品供應商,市本級全年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的財政資金達68406萬元, 占一般預算支出的83.4%。項目資金使用實行了跟蹤問效制度,規范了預算執行,杜絕了損失浪費。
二、2002年的財政工作
在圓滿完成2002年預算收支任務的同時,全市各級財政部門繼續大力推進公共財政建設,財政改革與發展又邁上一個新臺階,市財政局被財政部、人事部授予“全國財政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進一步完善財政綜合改革。一是完成了對市本級21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行業財務總監的委派工作,村財鄉監和鄉則統管比例分別提高到94%、100%,覆蓋城鄉的會計委派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二是政府采購規模穩步擴大,管理日趨規范。全市共完成政府采購預算金額40760萬元,實際支付35976萬元,節支額4784萬元,節支率11.7%,市本級政府采購活動已委托中介機構承擔,實現了“管辦分離”;三是積極擴大國庫集中支付范圍。市本級制定了國庫資金支付管理辦法,建立了以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會計站小額現金賬戶、財政國庫法定賬戶為特色的單一賬戶體系,對工資性支出、政府采購支出、部分項目支出實行國庫直接撥付;四是進一步完善部門預算制度。強化項目評估論證,加強與預算單位的磋商溝通,增強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同時積極推行部門預算編制軟件系統,提高預算編制效率;五是繼續推行集中統一收費政策。納入集中統一收費范圍的企業由上年的136家增加到150家,協議繳費金額1649萬元,實際入庫金額1567萬元,入庫率達95%;六是進一步健全完善財政內部監督機制,規范資金撥付行為。建立了貫穿財政資金入口到出口全過程,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相結合,以程序監督為重點的財政資金監管機制和管理網絡,確保了資金的安全有效。2002年被拒簽退回或糾正的資金撥付款項50多筆,涉及金額300多萬元。
2、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2002年我省全面推行了農村稅費改革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市及時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經過宣傳發動、制定方案、審批方案、組織實施和總結驗收五個階段的緊張工作,全市農村稅費改革基本結束。改革后全市農民畝均負擔60元、人均負擔57元,分別較改革前下降了37.9%和43.3%。農村稅費改革在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進一步理順了農村分配關系,農民納稅意識和積極性顯著提高,
農業稅征收進展順利,2002年全市累計完成農業稅收11082萬元,占年度任務的101.6%。整個改革過程運行比較平穩,沒有發生惡性事件和大的群眾上訪事件,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
3、改革城區財政管理體制。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市人大代表的有關建議,從2002年4月份開始由市財政會同國稅、地稅、工商、統計、公安等部門在四城區開展了大規模的稅源普查。經過認真測算,廣泛征求意見,并借鑒外地市先進經驗,出臺了《焦作市人民政府關于改革市區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初步建立起市本級和城區間“以共同利益為紐帶、共享收入為主體、屬地分稅為基礎”的收入分配關系和“統籌兼顧、平穩過渡、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雙贏機制,對調動城區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推動市和城區經濟協調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新體制運行幾個月來效果顯著,四城區進一步加大了稅收征管力度,財政收入較上年相比取得了較快增長。
一年來全市財政在穩定中發展,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服務水平有所提高,但財政運行中仍面臨著不少矛盾和困難。盡管財政收入連續三年實現了高速增長,與發達地區同等城市比較,財力總量依然偏小,難以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實際需求。市本級重點支出多、大額支出多,國庫資金調度緊張,預算平衡的難度超過以往年度。縣鄉兩級收入渠道少、規模小,支出保障能力不足,干部教師工資中的地方補貼部分偏低。地方債務負擔沉重,已經影響到預算的正常執行。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通過改革和發展逐步加以解決。
三、2003年預算安排
2003年是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財政工作對我市在今后幾年中保持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02003年全市財政收支預算安排總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宏觀調控作用,有效促進各項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加強稅收征管,嚴格控制減免稅,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加大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力度,確保工資、法定支出和重點項目支出需要;積極推進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財政資金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部門預算和綜合財政預算,建立統一完整的政府公共預算體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再就業,保持社會穩定;鞏固、完善農村稅費改革,切實做到“三個確保”。
經過幾年的結構調整,全市經濟發展已步入新一輪增長的上升期,2003年全市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通盤預測分析經濟運行趨勢和增長潛力,考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需要及所得稅分享比例調整等因素,建議2003年全市財政總收入預算238512萬元(不含預算執行中上級追加),其中一般預算收入預期目標138759萬元, 比上年增長12%,按可比口徑較上年增長15.4%,是歷年來安排增幅最高的一年。全市收入預算是指導性的,各縣(市)區應根據當地實際,妥善安排本級收入預算。
2003年市本級財政總收入預算為93278萬元(不含預算執行中上級追加),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3561萬元,增長12%(按可比口徑較上年增長15.9%),稅收返還收入36007萬元,上級基數性凈補助2210萬元,調入資金1500萬元。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中工商稅收36563萬元,較上年增長15.4%;農業稅收1000萬元,較上年增長37%;企業所得稅6150萬元,按可比口徑較上年增長10.6%;罰沒收入及行政性收費4500萬元,較上年增長26.7%;
專項收入3208萬元,較上年增長0.8%。
2003年市本級一般支出預算按可支配財力算賬為70506萬元,比上年增加6330萬元,力口上調整支出結構騰出3390萬元,2003年實際新增財力9720萬元,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工資性支出2800萬元,農業結構調整1000萬元,償債資金1000萬元,四大班子南遷1000萬元,農業、教育、科技、社會保障補助支出1850萬元,新增項目1500萬元,公用經費450萬元等。
市本級一般預算支出安排70506萬元,較上年增長9.9%。具體安排意見是:(1)農業支出4052萬元,較上年增長10%;(2)文教衛事業費15496萬元,較上年增長9.3%。其中教育事業費8460萬元,較上年增長11.3%;(3)科學支出534萬元,較上年增長45.5%;(4)社會保障支出1518萬元,較上年增長24.6%;(5)行政管理費10055萬元,較上年增長10.2%;(6)公檢法司支出7963萬元,較上年增長11.5%;(7)結構調整支出4700萬元,按可比口徑較上年增長9.3%;(8)城市維護費5500萬元,按可比口徑較上年增長20.4%;(9)專項支出3208萬元,較上年增長0.8%;(10)基本建設支出1500萬元,較上年下降9.3%;(11)科技三項費用705萬元,較上年增長20.9%;(12)高新區基礎設施建設1000萬元;(13)總預備費1000萬元。
四、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完成2003年收支預算
2003年的全市收支預算安排,既充分考慮了經濟增長的潛力和有利條件,也對財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圍繞收支目標,財政部門要切實抓好兩方面的工作:
——進一步完善財稅體制,提高財政收入能力,建立穩定、持續的收入增長機制和健康、富有活力的財源體系。一是進一步完善城區財政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構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體制基礎。認真研究加入WTO后國家稅收政策的調整趨勢和改革動向,立足主動,搶抓機遇,理順和優化稅收結構,切實增加地方財力。二是繼續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加大財政對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結構調整,培育后續財源;三是堅持依法治稅,確保應收盡收。加強稅收法制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嚴格控制減免稅,改進征管方式,強化發票管理,加強重點稅源監控,打擊偷漏稅行為。辨證處理涵養稅源、發展經濟與依法征收的關系,在維護稅法統一性、嚴肅性的前提下兼顧稅收公平。四是加強政府性收費和基金管理,繼續推行“收支兩條線”、收支脫鉤和集中統一收費政策清理壓縮收費項目,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建立規范的非稅收入征繳制度,完善以稅收收入為主、非稅收入為輔的政府收入體系。五是按照市場經濟和公共財政原則,以市場化的方式和手段運作政府資源。重點加強城區土地收入、行政事業單位及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存量資產的兼
并重組、政府特許經營權及無形資產、城市公用設施建設使用權的市場運作,把政府性資源潛在的收入能力轉化為現實的財政收繼續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貫徹公共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則,維護和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認真貫徹落實“一是吃飯,二要建設”方針,首先安排好各級政府公務人員、事業單位職工、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性支出以及政府運轉的各項基本支出,完善工資發放機制,將工資直接發放到個人;繼續加大對農業、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的投入力度,鞏固農業、教育、科技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切實做好“兩個確保”和低保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就業和再就業,保證和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集中財力保證重點事業支出,支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繼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強中心城市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帶動能力,全力支持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繼續實施太行山綠化和城市小區游園建設,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原則,除按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保證重點項目支出外,一般性開支實行零增長,降低機關運行成本,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五、深化公共財政改革,提高政府理財水平
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內在要求的公共財政管理體制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財政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2003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要繼續圍繞“公共財政”改革目標,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力爭再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建立起規范、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財政體制框架。
——繼續深化和完善財政收入體制。認真總結農村稅費改革經驗,完善各項配套政策,確保農民減負不反彈,確保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確保鄉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維護和促進農村穩定;繼續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確保政府性收入應收盡收;認真研究稅收政策變化趨勢,建立積極主動的應對機制,合理利用稅收政策促進不同所有制經濟形式共同發展;嘗試建立市對縣、鄉的轉移支付制度,完善市以下財政體制,實現市、縣、鄉村的協調發展。全力推進政府公共支出制度改革。全面推廣部門預算制度,細化預算編制,規范預算決策程序,并加大計算機技術在預算管理中的應用;市本級要全面推行規范化的現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同時做到與會計委派制的有效銜接,合理配置資源;認真貫徹《政府采購法》,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支出占預算支出的比重,規范政府采購招投標程序,加強政府采購活動監管,確保“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落實;加快“金財工程”建設步伐,把現代信息技永全面引入財政核心業務,實現財政管理從手段到應用的現代化。
——積極探索和推動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改革。以國有資產為載體,以拓寬投資渠道為目標,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加快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和政府投融資體制,放寬民間及社會資金進入市場的門檻和領域,搭建新型的政府融資平臺,運用多種資金和多種手段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加強財政監督,推進依法理財。強化財政資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完善制約機制,確保資金安全;健全社會監督體系,逐步落實公眾參與財政管理的權力,促進財政廉政建設;深化財政行政審批事項改革,提高服務效率和行政透明度;‘加強財政法規體系建設,推進依法理財和依法行政。
——完善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的機制和措施。加強政府債務債權的統一管理,確保政府債務底子清楚,責任明確。盤活政府資產,消化債務包袱,減輕償債壓力。加強政府舉債的監管,切實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實現財政的可持續發展。
各位代表,2003年的財政工作艱巨而光榮。我們堅信,有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指導,有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我們一定能夠圓滿完成今年的預算收支任務,為加快我市建設小康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