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市財政局(國資委)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推動全市財政保持平穩運行,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開源為要,提升財政保障能力。該局(委)圍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目標任務,依托財政稅收協調推進機制,加大對縣(市、區)的指導力度,深挖稅源,杜絕跑冒滴漏,確保財政收入穩預期、有質量。一是加強重點稅源征管。與稅務部門密切配合,摸排重點稅源企業財稅數據,加強重點稅源分析與監控,強化涉稅信息研判利用,完善收入征管機制和措施。二是圍繞重大項目建設抓增收。抓住中央擴大財政支出規模、擴大專項債券項目投資以及我市擴大重大項目有效投資等契機,圍繞項目建設投資統籌組織收入。預算安排8000萬元支持重大項目前期謀劃,安排7000萬元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成功發行2023年首批專項債券36億元,重點支持保障我市社會事業、產業園區、新基建、新能源等領域37個項目建設。三是積極開展綜合治稅。加強綜合治稅管理,對疑點企業進行納稅評估,對建筑業、房地產、金融業等開展稅務稽查,堵塞征管漏洞,確保“顆粒歸倉”。四是加強非稅收入征管。主動對接公安、紀檢、住建、自然資源、公積金等部門,加大非稅收入征繳力度。落實非稅收入專管員制度,挖掘非稅收入潛力,確保應收盡收。
節流為先,堅持落實過緊日子要求。該局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堅持刀刃向內,多措并舉優化支出結構,精打細算管好“錢袋子”,確保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一是強化預算執行約束。堅持“先有預算、再有指標、后有支出”,嚴把支出關口,嚴控預算追加事項,未列入預算的事項一律不安排支出,切實維護預算的嚴肅性。二是持續優化支出結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支持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超越財政承受能力、不違規舉債辦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先為有所后為,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堅決取消不必要的支出,集中財力兜牢“三保”底線,保障民生等重點領域需求。三是發揮評審“過濾網”作用。加強財政投資評審管理,按照“不唯減、不唯增、只唯實”的標準,發揮財政預算評審對財政資金的“過濾網”作用,最大限度實現源頭“節流”,做實做細財政支出管理,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該局(委)共評審各類項目10個,審減資金2177萬元。
增效為本,提升財政管理能級。該局堅持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圍繞全面預算績效管理要求,強化指標體系建設,促進指標體系從“大而全”向“專而精”轉變。一是精準開展部門培訓。以預算資金管理為主線,將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向部門、單位延伸,提升其績效管理水平,促進部門、單位由以往“要我有績效”向“我要有績效”轉變。二是突出重點支出評價。全面梳理部門、單位整體情況,突出市委、市政府安排的重點領域支出,圍繞教育、城市運維、自然資源、專項債券、體彩公益金等重點和專項領域,選取10個項目進行重點評價,涉及財政資金5.6億元。三是加強績效結果應用。將績效結果及時反饋給部門,并通過審計聯動、預算編審、重點跟蹤等方式,持續跟進整改情況。優化資金配置,加強績效結果與預算編制掛鉤,深化預算和績效一體化管理,切實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改革為綱,激活財政發展動力。該局以加快構建現代財政(國資)制度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抓手,堅持向改革要動力,扎實推進財政(國資)重點領域改革,有效激發財政(國資)發展活力。一是建立“1+2+N”工作機制。“1”是成立專班工作領導小組,“2”是成立督導考核小組和能力建設小組,“N”是成立財稅體制改革、投融資暨國企改革、盤活存量資產等若干重點工作任務專班,以“一專班一縣級干部”方式,破解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二是用好預算一體化系統。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制度+技術”的管理機制,持續做好全市財政網絡系統、業務系統、數據信息的技術支撐、運維服務和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提升預算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和自動化水平。三是優化市與城區財政管理體制。堅持“風險共擔、激勵引導”原則,研究制訂優化市與城區財政管理體制方案,進一步完善激勵性轉移支付制度,推動市與城區一體化發展。四是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圍繞投融資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整合盤活國有“四資”,積極開展投融資平臺公司優化重組,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清產核資、資產處置等改革重點工作,確保順利完成改革任務。五是持續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充分發揮“限額以下工程及服務類采購平臺”作用,推進“互聯網+采購”,全面推行電子開標、“不見面”開標,提升供應商政府采購便利性,降低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防范為重,筑牢財政安全屏障。該局堅持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統籌發展與安全、當前與長遠,持續加強財政(國資)領域的風險防范,確保財政(國資)持續平穩運行。一是兜牢“三保”支出底線。完善落實“三保”支出保障機制,堅持“三保”支出優先順序。壓實“三保”責任,健全“三保”預算事前審核和事中監控機制,切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二是穩妥化解政府債務。加大對政府債務的自查排查力度,規范政府投融資行為,有效處置化解債務存量,強化監督遏制債務增量,多渠道籌集資金消化存量債務,確保完成全年化債任務。三是加大暫付款清理消化力度。堅持“嚴控增量”和“消化存量”兩手抓,加強暫付款清理消化,落實臺賬清單管理,逐項制定落實舉措,持續加大管控約束力度,努力實現全年“只減不增”和存量消化任務。四是防范化解國企債務風險。把防范化解國企債務風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國企投資監管、融資管理,優化債務結構,強化負債規模和資產負債率雙約束,合理利用有限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強造血功能,提高債務償還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債務風險的底線。